当前位置: 首页
秦淮区不断深化执法主体力量融合,深化探索街道全科执法新模式,持续巩固综合执法效能,扎实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是深化全科融合,夯实执法基础。按照多发、易行原则,以执法场景为单元编制《全科执法清单》,涵盖3大场景8大领域40余个执法事项,指导街道打破业务分工,实现“一次上门、全面体检”。建立分级培训制度,街道常态化开展业务培训,区综合执法局牵头联合公安、消防、环保、建设、房产等相关部门,定期对街道执法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开展街道“全科执法”技能大比拼,从全区街道1000余名执法人员和执法辅助人员中评选出“十佳全科执法能手”“优秀全科执法辅助人员”,着力提升执法队伍能力素养。
二是动态调整事项,确保精准赋权。跟踪开展街道综合执法改革调研,结合行政执法质效评查情况,深度研判赋权事项承接实际,全面掌握事项集中领域和街道个性需求分布。建立赋权事项动态调整机制,对渣土领域11项管理处罚事项及时收回区级部门,国动领域7项的管理处罚事项进一步向城管部门集中,保障移权赋权科学合理、精准聚焦。
三是坚持规范管理,提升执法质效。按应用场景、应用阶段,编制《秦淮区街道全科执法流程指引》,对全科执法的办案程序、法律文书和办案系统予以统一,实现从立案、调查取证,到文书制作,再到案卷归档等执法全流程的归并融合,为街道全科执法提供操作指南。建立综合执法案件评查工作制度,每月评查、每年评比,全面提升案件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