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用独立章节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专门部署,尤其在“扎实推进依法行政”部分着重强调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彰显了行政执法在建设法治政府中的关键提速作用。浦口区委编办对诸如管理单位发现企业违规行为不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企业健康证缺失、健康证过期而店铺未及时更新等一些监管漏洞进行汇总分析,全面构建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机制,实现办案数量较改革前同期翻倍增长,执法办案领域由城管向多领域覆盖,群众、企业满意度显著提高,为现代化新浦口建设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持续优化改革抓手。一是制定场景清单。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重点领域,通过事项梳理、技术比对等,将执法检查对象进行分类,综合考量执法监管中的痛点、堵点问题,形成“综合查一次”场景清单,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后缓”“成熟一批、确定一批”的原则,逐步完善、动态调整。二是规范实施流程。按照查前准备、区街联动、规范流程、检查执法等四个阶段实施,明确每个阶段责任主体、实施对象以及操作流程。三是编制经典案例。组织编写《综合行政执法“综合查一次”典型案例汇编》,收录全区建筑、餐饮等11个类别34个典型案例,及时梳理问题、总结经验,提升“综合查一次”质效,同时为执法人员办案提供指引。
二、持续强化队伍建设。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全力打造“党建红+执法蓝”特色党建品牌,开展换装宣誓、立足岗位做贡献、攻坚克难当先锋、签订廉洁自律承诺书等系列主题党日活动,将党建工作延伸到执法改革一线、为民服务一线。二是持续加强培训。围绕“一专多能”岗位需求,开展常态化练兵活动。与江苏警官学院合作建立全省首家区级综合行政执法培训基地,开创了“综合行政执法+警院”的培训新模式,实现执法队员培训“全覆盖”。累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13期2300余人次。三是升级执法阵地。制定《浦口区综合行政执法标识标牌及办公场所建设规范》《综合执法规范化建设设备清单》,优化装备设施,高品质配齐“一中心一厅九室”,全面推广使用执法全流程管理系统,预约登记、笔录制作、案卷管理等执法办案全流程信息化操作,实现执法全过程的软硬协同、规范高效。
三、持续释放改革效能。一是实现监管“无事不扰”。多项检查事项集中到“一张清单”,垃圾分类、安全生产、扬尘管控、污染防治、噪音治理等行政执法检查事项归并整合,统筹设置十余个执法检查场景,多个执法部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执法对象开展联合检查,变“单次检查”为“综合体检”,最大限度减少执法扰民,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3.5%。2023年“综合查一次”被列为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第一批应用场景。二是拓宽办案领域。通过“个案办理、类案推动、专项整治、行业治理”的办案模式,以行政执法倒逼监管部门主动履职,过去“无人管”的事项、“三不管”的区域、“管不好”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2022年以来,基层治理实现“两降一提升”,即涉及城市环境类投诉较往年同期下降40.23%,9个属地板块12345政务热线投诉有6个板块出现明显下降,最高降幅达到49.15%,通过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着力营造整洁、有序、安全的社会环境,群众满意度98.9%,得到明显提升。三是提升监管效能。区司法局、法院、检察院、各相关移权部门及公职律师组成的综合行政执法联席会议,围绕街道某住宅项目未取得施工许可擅自施工等30余起疑难复杂案件进行研讨会商,形成了监管与执法相衔接的工作机制。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四清、四拆、四整治”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为主线,相继牵头开展了偷倒建筑垃圾整治的“零点行动”、违法违规建设整治的“治违行动”、砂场环境整治的“治砂行动”等10余项治理行动,取得良好社会效果。改革以来,浦口区城市治理考核稳居全市新区组第一。